English

大书店的小生意还能做多久

2000-03-22 来源:中华读书报 □本报记者 朱伟 我有话说

今年春节前,本报曾经报道,北京新华外文图书集团在首都繁华地区的12家门市部开展图书、音像制品出租业务,受到不少读者的欢迎,该业务也因此由原定的10天延长到一个月。看来,这项业务还是有市场的。那么,它有没有可能打破计划的期限,进一步做下去呢?下面是本报记者的后续报道:

租书的书屋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原来只能在街头巷尾才能找见的租书摊点,随着旧城区的改造,占路市场的撤销,已经很难觅到了。然而,今年春节期间,北京新华外文图书集团却做起了这笔小生意,这项已做满一个月的租书业务,现况如何?新华外文图书集团还有无信心再做下去?

新华书店首都发行所企划部经理邹勤称,新华书店有长期做下去的打算。一个月以来,出租的书将近3000册,出借人次为1900次,其中约有60多人次将书租回去看后,觉得不错,就此留下了。从几个门市的出租业务来看,以团结湖店、礼士路店的效果最好,这两个店处于小区内,出租书的类型多为文艺及计算机类;西四、花市两个位于繁华地段的门店出租业务也不错,品种多为文艺及社科,另外,这两家店的音像出租得最好,仅光盘就出租200多次。此次选择的两个乡镇门市:房山门市、良乡门市,出租种类多为武侠言情类的通俗文艺读物,效果也很不错。

从前几年的租书店铺看,它大多处在一定的社区内,为社区人们的业余生活提供一定的精神食粮,或者说,一种消遣方式。也即是它体现着一定的社区文化和假日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也鉴于这一个月的业务状况,新华外文图书集团下一阶段侧重点将选在社区和农村。对此,该集团副总经理任超是这样认为的,农村消费结构和层次不管怎样还是低于城市的。尽管在此之前,经常在农村开展流动售书,但效果并不很好,租书这种更便利、更便宜的业务应该更吸引他们。任经理称,下一步会考虑在一些郊县开展此项业务。

尽管短时期内,租书业务在市区内只保留四家门市(即两家在繁华地段,两家在小区),但任经理称小区店的数量会进一步增多。虽然小区内的门市店面并非很大,但出租的频率却比其他各地段的门市都要高。任经理称,这项工作将会分阶段来做。比如文化需求极为迫切的大学生群体是不容忽略的,尽管下一步工作的重心并未放在高等院校的门市,但那里潜在的市场还是大有作为的。虽然各大学都有图书馆,但新书上架慢,大书店开设租书业务的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这可能是继小区及农村之后租书业务的另一重点。

开展租书业务之前,新华外文图书集团也曾有过顾虑,一是怕租书业务冲击销售额,二是担心书的借阅次数多了,损耗严重无法再进入流通。但是经过一个月的实践,证明这两个顾虑并非如当初设想的那样严重。比如,对于一些流行的、较为畅销而本身并无太大收藏价值的如《痛并快乐着》《匪夷所思》等书,读者借阅后,就打消了原本想购书的欲望;而有些资料型的图书,读者原来可能在书店泡上三、四个小时查阅不会购买的,此时可能就坦然地借阅回去查找。还有的书,并不太为人所知,却很有价值,一经借阅后,也就留下了。因此,从总体来看,租书并没有对书店原来的业务造成太大冲击,相反,却可能使一些滞销的书重新“活”起来。至于书的损耗,任经理称,大多数读者还是爱惜图书的。损耗严重的多是一些流行的短线畅销书,但因为借阅的次数多,租金收入已远高于书的成本。而光盘,不管出租多少次,它都不会存在磨损的。因此从总体来看,开展出租业务还是可以创收的。

原有的顾虑消除了,但又产生了新的困难。一是出租业务的经营额在书店销售额中所占的比重还是太小,造成书店内部管理上的一些问题,如在最后的结算上,在对工作人员的业绩考核上,因为比重过小,对工作人员的业务奖励也就较小。总之,在目前这还是一项更具服务性的业务。其二,在品种选择上也有问题,前一段提供给读者的书有三四百个品种,可是事实上,可出租的品种是很多的。在小区的书店,生活类图书的租用品种,完全可以满足读者的各种需要,但在架上可陈列的却是有限的,这样就易给读者造成误会,以为可租用的品种仅为书架上陈列的。但书店的负责人称,这些困难在以后的工作中将会慢慢被克服掉,解决这两个困难的关键就在于扩大客流量。

同传统的租书书屋相比,国有大书店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书及光盘的质量有保证,不会有盗版书及盗版光盘的出现,书的品位也高于普通租书摊点。而且书店还会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比如对即将展开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导读活动,书店就会有导向性地挑出200本书,向青少年推介。

看来,开展租书业务为新华书店这个大书店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其产生的社会效益,这种肯做小本生意的精神无疑会使读者觉得大书店已放下架子,更贴近读者了。这对书店的公众形象将是一个很好的提升。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